新京报:上海一大学生发抗洪征集令 组17人志愿小队赴九江抢险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07一篇网帖,一则朋友圈,上海一大学生的抗洪志愿者征集令三天内得到70余人的响应。最终,有着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双重身份的王远望,组建起了一支17人的抗洪志愿者小分队。
这支平均年龄为25岁的年轻队伍中,包括了10名大学生,其中8人有过在部队海训的经历。在江西九江永修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的对接和安排下,他们目前正在永修一带参与抗洪抢险工作。
王远望在朋友圈发布的抗洪志愿者征集令。受访者供图
抗洪征集令
三天内70余名志愿者响应
全国各地的陌生电话不断涌入,来电显示有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山东济宁、浙江舟山,广东广州等地;申请添加微信好友的消息陆续跳出:;兄弟,我是退伍老兵;您好,地点在哪,我明天就过去!
7月11日晚,一篇题为《退伍老兵紧急寻找加入抗洪组织的渠道》的网帖出现在九江,永修,都昌等6个鄱阳湖周边的县市贴吧里。发帖人王远望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一名正上大三的退伍学生。13日,王远望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抗洪志愿者征集令。72小时之内,他收到了70多名志愿者的主动联络和响应。
一开始,王远望并没有太在意这次汛情,;凭经验判断,这个时候发洪水是常有的事。 随着媒体的聚焦,他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联系到当地的一位退伍老兵确认灾情之后,王远望开始酝酿起了赶赴江西参与抢险的计划。
7月16日上午,队员庄家国等人配合江西消防转移了五位老乡和49只鸽子。受访者供图
17人小分队
有10名大学生,共8人经历过海训
网帖和朋友圈一出,虽然应征者众多且出乎意料,但王远望还是告诫自己要保持克制和冷静,并没有全员照收。
;因为我们是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队伍,考虑到后续对接方的接收和保障条件可能有限,人多了反而可能给当地造成压力和负担。 王远望的想法是将队伍控制在17人左右。这来源于他之前当兵入伍时的经验,十六、十七人大致相当于两个战斗班的兵力。
为控制人数,保证行动质量,王远望还做了一番筛选。王远望介绍,最终这支临时组建的17人队伍最大的31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5。包括10名大学生,其中5人在读,5人今年6月份刚毕业。;17人中,13人有过抗灾抢险的经历,8人经历过海训。王远望很在意和看重队员们的专业素质,这些有经验的队员,知道怎么跟水打交道,了解冲锋舟怎么扛,面对决堤有抢救经验。
7月14日晚,部分队员在永修县特巡警大队集结。受访者供图
奔赴九江抗洪
;去最危险的地方,干急难险重的活
志愿队伍组织好了,寻求联系抗洪组织的帖子也有了回音。
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一名退伍老兵看到了王远望的帖子,在其介绍和牵线下,永修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明确接收了这支来自民间的队伍。
;不光我们大队的警力不足,整个永修这边抗洪的人手都不太够,所以很感谢他们能过来。特巡警中队长张国飞告诉新京报记者,考虑到人身安全,这群年轻的志愿者们被安排做一些巡防堤坝和搬运物资等工作。
7月12日晚,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三角联圩出现溃堤险情,当地政府紧急组织群众转移,并设立安置点安置转移群众。王远望和他的队员们也陆续加入到了本项工作当中。
;虽然我们当初提的要求是去危险的地方,干急难险重的活,但是大队也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也理解和感谢。队员之一的庄家国说。
危险确实是随时可能发生的。14日下午,从北京赶到江西的老兵李正,在36度的烈日和潮湿环境下连续工作6小时后,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但他仍坚持到任务结束,结果出现呕吐等中暑症状。
14日23点,换乘了4次列车的陈国赶到现场与队友会合,等待他的是第二天一早6点开始的任务。今年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刘晓耀是王远望的大学室友,他看到后者的招募令后随即加入了这支队伍,;这是我一次特殊的‘毕业旅行’。
部分队员在夜间执勤。受访者供图
母亲的牵挂
一句嘱咐两句询问,换来三字回答
刘晓耀、王远望等人的行动被母校校友尚晓辉得知后,为了支持这群年轻人,他给该队伍中的母校校友和其公司员工投保了11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计8646元。
尚晓辉告诉新京报记者:;抗洪小分队的队长何云宇是我们公司的员工,还有一些我的校友。每晚回家我都会问一下平安。
志愿奔赴抗洪一线,家里人更担心他们的安危。
7月13日晚,王远望在上海虹桥开往江西九江的动车上,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
;你要去九江?
;昂。
;你去九江抗洪去?
;昂。
;那你要注意安全。
;昂!
母亲挂掉电话,王远望把手机息屏。10小时后,王远望出现在了江西永修县三角乡的堤坝上,身边还有他的16名战友。
(文中王远望,庄家国,李正,陈国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汪畅 实习生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