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用建设为支撑 念好荣成“诚信经”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编者按: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以创建“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探索构建街道“政治、信治、智治、公益”的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信用筑基、党群共治、智联共享”为特色的街道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为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基层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本报记者 赵 雪 通讯员 连慧敏
崖头街道:信用积分让“信用有价”
崖头街道地处山东省荣成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79平方公里,有21个城市社区、18万人口。近年来,街道坚持把信用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主抓手,探索形成了以信用建设为支撑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借势发力完善顶层设计
自2012年开始,荣成市就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居民生活、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在全市制度建设的大框架下,崖头街道借势发力,全盘统筹信用管理机制。
突出“实”字。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街道做细信用考评机制,力求务实管用。针对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等群体,建立了7大项、61小项信用考评办法,大到主动配合违建拆除、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小到清理环境卫生、协助化解邻里纠纷等都有具体的奖扣分标准,涵盖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突出“采”字。街道做实信用采集队伍,与网格化治理相结合,将社区划分成21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齐1名网格长、2名协管员,招募1320名热心居民担任楼长。网格队伍、楼长每天到网格巡查,为居民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在解决各类问题1.4万余个的基础上,逐户采集信用信息,尽最大可能做到应采尽采,不断扩大征信的覆盖面。
突出“用”字。为让群众真正感觉到“信用有价”。崖头街道加大信用结果运用,建成山东省首家“红色信用银行”,街道为每个社区提供5万元的信用基金,组织社区发动驻区商家、社会组织成立爱心联盟,提供信用激励产品。社区每月召开信用表彰大会,同时通过信用集市,以诚信券、信用徽章、信用名片等方式,组织社区居民兑换奖励,形成信用资源“可存储、可兑现”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经吸引258家“两新”组织入驻,上架商品服务打折、消费金额减免等兑换项目1000多项。
突出“罚”字。街道将“红色信用银行”纳入荣成市社会信用管理系统,扩大联动奖惩范围,个人达到一定信用等级,可享受“信用贷”“信用骑”“信用医”等守信激励待遇;在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中,信用不达标则取消有关资格;在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中,信用不达标则不予批准。
核心在“人”从党员群众信用抓起
城市社会治理核心在“人”。为此,街道借助信用手段,把社区党员群众全面管好、服务好,让他们自觉为社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利用党员把信用建设的氛围带动起来。街道把信用等级A级作为社区居民入党的前提条件,达不到的“一票否决”。在党员日常管理中,除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与信用挂钩外,街道还明确规定党员每年参与社区服务的信用积分不能少于5分,否则取消评先选优资格,激励党员时刻走在群众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300多名党员带头,仅用两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对社区8万户居民两轮全覆盖走访,并在后续防控中顶风冒雪、不顾寒冷,全天值守社区各个路口。
依托居民把信用建设的效果发挥出来。2018年以来,崖头街道有33个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5万村民变为市民。在推动村居融合上,街道把所有的为民服务事项都包装成志愿服务项目,实行项目化运作,并与信用积分挂钩,让村民与居民在一起开展活动,加快推动农村融入社区、村民变为居民。截至目前,全街道注册志愿者总数接近3万人,发起志愿服务活动8100余场次,成功打造邻里守望、福满夕阳等8大类60多个精品项目,服务对象4.5万人,随之而来的是民生诉求总量下降了接近10%。
围绕重点群体把信用建设的成果体现出来。崖头街道退役军人总数接近全荣成的1/3,为此,街道设立了心连心工作室,发起了“关爱功臣”“情暖光荣之家”等297项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把退役军人参加志愿活动、服务奉献社会等给予信用加分,激发退役军人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吸纳434名退役军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汇集,形成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街道在凝聚机关事业单位力量上,把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纳入信用考评范围,每年年底组织社区对优秀驻区单位、先锋在职党员进行表彰,对特别优秀的,还向所在单位寄送感谢信。在凝聚社会组织力量上,街道针对社区治理力量单一、薄弱的问题,创新开展了社区党组织领办社会组织模式,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孵化成效好的,给予社区最高20分加分。同时每年拿出30万元资金,举办“党建引领公益创投”活动,打造精品社会组织。目前,社区党组织已经孵化了13个社会组织,把原来的管理服务由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变为“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凝聚物业企业力量上,把物业企业纳入了信用管理,推行社区与物业公司“交叉进入、双向任职”机制,出台街道红色物业信用管理细则,明确19项信用加分、15项考核赋分细则,投入专项创新激励资金,定期评选表彰物业示范单位。在这期间,业主组建了“家园哨兵”巡逻队,有效弥补物业巡逻短板,物业公司成立“红色管家快速维修队”等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服务水平、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以来,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近50%,物业费收缴率提高18%。
王连街道:诚信增“值”德者有“得”
在全域化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荣成市王连街道不断扩大信用服务平台覆盖面,扩展“信用+”应用领域,让诚信增“值”,让德者有“得”。从“信用超市”到“王连街道信用惠民工商服务联盟”,王连街道灵活运用“信用”概念,使辖区内所有村信用管理全覆盖,所有村信用结果应用全覆盖,所有村均达到市级信用村标准。
灵活运用“信用+”
细化量化指标抓拓展。街道结合农村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对信用指标细化量化,形成了一套适合王连街道特点的12大类135个奖惩项1200多个小项的宽领域、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奖罚有据。围绕村居、企业、商户等十个信用主体分别出台了相应的信用管理办法,率先在党员、学生等主体中开展征信,为32个村、180多家商户、20家企业、140多名农村干部、860多名党员、65名保洁员、500多名学生建立了诚信档案。
紧扣重点工作抓应用。坚持重点工作推向哪里,信用建设就延伸到哪里。街道建立了“信用+党建”“信用+环境整治”“信用+垃圾分类”“信用+志愿服务”等十几项工作制度,用信用建设这条线把多项工作用串起来、统起来。例如,针对垃圾分类,出台了《信
用+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对3次分类不到位的户,扣减信用分5分。为规范党员行为,出台了《红色征信双星考核办法》《结合信用规范党员缺会补课》和《结合信用规范入党》等5个文件。针对疫情防控,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管理规定》《疫情防控期间商户信用管理规定》,并对违反防疫规定的2名群众和1个商户扣减了信用分。
聚焦结果应用抓服务。变福利为奖励,变以前挣工分为现在挣诚信分。在农村,街道取消平均福利变为信用奖励,每年享受信用奖励群众超过1.4万人,占比93%以上,达到信用结果应用的全覆盖。2018、2019年街道分别为各村发放信用基金38万元和33万元。两年来,32个村累计节省出工款230多万元。同时,坚持“省自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打造了暖心食堂、利民服务社、净衣社、诚信共享屋、信用超市等服务载体,受益群众达1.2万多人次。今年,街道联合90多家商户成立“王连街道信用惠民工商服务联盟”,对持有“诚信惠民证”的居民在成员定点单位消费时给予大幅让利,有的商品信用价格比市场价格低30%,目前已向群众发放“诚信惠民证”500多张。
持续为“信用+”赋能
为进一步拓宽“信用+”内容,丰富“信用+”内涵,通过信用积分为居民谋得更多实惠,王连街道还从“信用+服务”“信用+管理”等方面持续推动这方面工作。
拓展和延伸“信用+服务”共享。为了使共建共治的信用成果能够共享,今年王连街道规定每个村都要结合实际至少打造2个以上信用服务平台。为了解决农村资金紧张的问题,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信用基金的规模,街道在保证40万元信用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信用服务提供强力的物质支撑,并将信用奖励的提升列入农村干部考核。二是继续推行企业发展反哺农村的理念。成立“爱心企业”微信群,每季度发动爱心企业对农村“暖心食堂”等载体捐款捐物,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信用建设。三是持续唱响志愿服务主旋律。加大“信用+志愿服务”的力度,通过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风尚,实现所有村“信用+服务”项目全覆盖,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通过“信用+奖励”和“信用+执法”,既提供正向支持,也进行严格监管,将“信治”与法治德治自治进一步融合。
探索和尝试“信用+管理”创新。在机关单位,王连街道结合内部管理、负面清单、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出台了《王连街道机关干部信用管理办法》,细化分为6大类、36小项,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考核制度,将信用管理结果应用与机关干部入党、提拔、绩效工资、职称竞聘、荣誉称号等结合起来,通过抓纪律、提状态、促工作,依托信用激励打造一支干事谋事、诚信担当、高效有序廉洁的干部队伍。在企业,将围绕经济建设发展,在工作纪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创新发展、劳动关系创建等方面创树诚信典型。3月份,街道出台了《关于在企业中开展“做信用企业当诚信职工”的活动方案》《王连街道企业职工信用管理办法》,并进行试点,把诚信文化融于企业的发展理念,打造“企业以信用创品牌,职工以诚信争标兵”的发展模式,让诚信成为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专家点评:
孙宽平:以信用体系建设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就业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是目前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并需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的问题。山东省荣成市的实验工作,给各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颇有启发的思路。
一是党政机关诚信建设要先行,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荣成市在市级层面设立直属市委的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将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征信管理的县级市,使信用管理由道德软约束进阶为街道治理“硬杠杠”。在街道层面,成立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居民生活、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结合村居、社区工作实际,细化信用考评机制,力求务实管用;成立社区信用建设评价小组,每月对各社区信用开展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社区书记每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居民信用兑换挂钩,倒逼各社区抓好信用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信用管理中强化党员的带头作用。荣成市建立了党员自我承诺、社区和单位党组织公示、服务对象和协会组织监督“三位一体”诚信服务管理机制,组织实施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包联网格等活动,在《城市社区信用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在职党员每年参加街道网格服务活动不得少于12次,每年个人信用加分不得少于5分。从荣成的实验看,正因为党政机关先行,党员干部带头,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二是操作方法要务实管用,便于操作。在实验中,荣成市各街道针对村居党组织、党员群众等不同群体,建立了信用考评办法,对应明确“谁奖惩、如何奖惩、何时奖惩”等内容,将法律管不到、道德不好管的“死角”纳入有效监管中。从荣成的实验看,社会诚信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突破,强化应用。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开展信用建设示范。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是要与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强化诚信建设对社会风气促进作用。荣成市把信用采集与网格化治理结合,根据户数将村居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齐1名网格长、2名协管员,招募热心居民担任楼长、村民小组长,网格队伍、楼长及村民小组长每天到网格巡查。在此基础上,搭建荣成市信用大数据集成平台,覆盖60万本地居民、17万外来人口、3.5万个体工商户、1.6万家企业、110个部门单位、1000多个村居和社会组织。同时,推行全目录信用信息归集管理模式,明确1380项经济社会活动,建立健全了部门、街道等管理主体实施信用评价的规范依据,累计征集守信和失信信息230万条。推行“信用+”协同监管,在党委牵头、街道负责的基础上,由部门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对重点行业实施信用管理,在多个行业领域推出“红黑名单”。从荣成实验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抓住自然人信用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不断强化的社会激励机制。
四是要把法治德治融入其中,激发居民的内在动能。为让群众真正感觉到“信用有价”,加大信用结果应用,试点街道指导各村实施“信用+服务”项目,要求各村结合实际开办暖心食堂、利民服务社等信用服务场景,增加群众的获得感。荣成在实验中,结合实际探索建成全省首家“红色信用银行”并在“荣成社区”APP上线,将信用积分兑换延伸至“线上”,以信用激励的方式,引导招募“两新”组织参与信用积分兑换服务,吸纳非公企业、个体商户和社会服务团体进驻“红色信用银行”。社会诚信建设要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作者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