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社会协同 跑出治理有效“加速度”——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系列报道(十二)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编者按: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大力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通过“四个聚焦”,即聚焦民生难点和民生热点,聚焦社区营造和民主协商,聚焦矛盾调解和志愿帮扶,聚焦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积极助推社会治理。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借助“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的重要契机,以党建引领、街道体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建设为必要支撑,以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重要实验方向,推动治理重心与力量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幸福邻里中心”让社区有温度

如今,“三点半课堂”已经成为吴兴区月漾苑“幸福邻里中心”的一个“传统”。每天下午三点半,一些放学没有家长接的孩子,由湖州师范学院“湖小师”团队的志愿者们负责统一接回“幸福邻里中心”的“三点半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完成当天作业后,志愿者们还会教授其他课外知识。

这样的“幸福邻里中心”在吴兴区各街道都有。吴兴区提出了整合街道公共空间碎片化资源,全面建立以“幸福邻里中心”为枢纽平台,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核心的街道服务新模式。目前每个街道同步提升打造一个街道级的“幸福邻里中心”、N个社区级“幸福邻里中心”。

“‘幸福邻里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方式,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接运营。除具备议事厅、社会组织孵化室等常规功能外,还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自行增加各类个性化服务项目。”湖州市吴兴区民政局副局长姚新芳说。“幸福邻里中心”还协助和配合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有关方面,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协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类事项,增强了居民自治意识。

“我们要求入驻的社会组织以倡导者、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充分链接辖区资源、激发社会活力,为居民搭建社区生活共同体平台,让邻里间打破陌生的壁垒,让社区成为有温度的空间。”姚新芳说。

“3+1”四方会谈有事好商量

吴兴区积极开创“3+1四方会谈”协商议事新载体,即在社区协商治理过程中,由社区“两委”(引领方)牵头,积极发挥居民、业主、业委会(主体方)的主动性,同时激活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等社区资源(资源方),并将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引入到社区协商中,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余家漾社区存在管理面积大、人员情况复杂、公共设施多而分散等问题,社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运用“3+1四方会谈”协商议事新载体,邀请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公共问题的协商议事中来,以“社工+自治队伍”形式组成“社区议事会”,开展“睦邻自治”项目。

日前,一场“关于垃圾投放驿站选点”的社区协商议事会在余家漾社区召开,会议由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并主持,余家漾社区党委书记吴静华以及20多位居民代表参加。“垃圾投放驿站设在哪?”是居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事件”。议事会一开始,该话题就引来了热议。“不要放在我们居民娱乐活动的场所。”“放在靠近绿化的地方。”居民们纷纷发表了意见,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将它们一一记下并进行归类。一轮发言下来,居民们在固定投放点上都表达了意见。最后,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暂定初步方案,后续会根据实地考察情况确定最终方案并予以公示。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在吴兴,社会组织不是松散的“弱连接”,而是促进吴兴基层治理的“硬核”力量。吴兴区社会组织通过挖掘社区骨干,调动居民积极性,通过“社工带义工”的方式,广泛动员各类居民志愿者参与,为社区提供精准帮扶。

来自辽宁省的徐维丽在“中国童装之都”吴兴区织里镇做了十几年童装生意,“我在织里发展,也想为这片土地做点贡献。”亲身经历织里的变化,本就热心公益的徐维丽找来了同在当地创业的“老板娘”们,在镇政府帮助下成立了“平安大姐”工作室。如今,来自全国12个省18个地区的20余名“平安大姐”积极活跃在织里的大街小巷,协调劳资纠纷、调解房租矛盾……

在织里,由新老织里人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有20多个。“平安大姐”“平安公益联盟”、13个异地商会等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政府已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逐渐转变为主导和兜底保障力量,通过引导社会组织项目化、常态化,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吴兴区委副书记、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说。

吴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党委整合了更多的社会资源,积极发掘和培育居民组织团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的同时,将各组织有条件的骨干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提高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共同建设融和有爱的宜居社区。


提升技能 聚焦服务 为居民生活添新彩

本报记者 汤珊珊 通讯员 张 燕

“城市温度26°”用心服务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温度26°”这块大招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有“速度”,更要有“温度”,吴兴区坚持这一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辖区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城市温度26°”品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孵化+网格培育”模式,积极培育吸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乡贤、媒体、律师和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为群众带去便利的服务和丰富的活动。

湖州市吴兴区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从“城市温度26°”培育出来的品牌社会组织,主要从事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和邻里中心的运行以及其他相关老年人的服务。该组织立足本职工作,从保障人群权益和提升福祉出发,开展系列社会工作服务,特别是老年人服务,为其实现“六个老有”,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为我奔波,你们真是好人呐!”今年86岁双目几乎失明的任奶奶,用她那粗糙的双手,紧紧抓着社工的手,口中反复地说着感激的话。活到这个年纪,本应颐养天年,儿孙环绕膝下,但任奶奶却因为种种原因,还在为自己的住房和生计问题发愁。

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运营“龙庭社区幸福邻里中心”过程中,通过排摸辖区残疾老人情况,发现该社区居民任奶奶属于“户在人不在”的户籍类型。为了解老人的情况,中心的社工主动上门拜访老人。

在经过两三次的接触之后,社工了解到老人不仅眼睛残疾,听力也开始下降,两个女儿由于身体原因和远嫁,平时不能照顾老人。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残疾且离异,住房二十年前也过户给了孙子,而孙子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也自顾不暇。任奶奶没有退休金,只能靠去世丈夫微薄的抚恤金和残疾补贴生活着。但老人心中放不下精神残疾的儿子,为了保障他在自己去世后生活有所保障,便省吃俭用留出钱为儿子买养老保险,因此每月剩余生活费不足300元。

双目残疾、没有经济支持,又要担心儿子的将来,周边没有可以交流和托付的人,这使得老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社工交流时,经常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话语。

中心的社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上门进行危机干预,为老人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对接医疗志愿者资源,为其定期上门量血压、检查身体等,并为她配置了助听器。在询问相关单位了解政策后,社工又帮助其对接相关公共租赁用房政策,并争取到了住房补贴使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在后续的服务中,中心社工每月上门看望老人,了解老人近况,还对接了“银龄互助团队”,确保该团队经常上门和老人聊天。有了同龄人的陪伴,老人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笑容越来越多,心情舒畅了,面色也红润起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而老年人难免会经历丧偶这一重大生命事件,因此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独居老人。他们缺少老伴、儿女等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内心孤独寂寞。在家庭支持缺失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此,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针对这类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吴兴,像这样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他们本着“公益为民、帮困扶弱、助人自助、共创和谐”的服务理念,拓展专业服务到社区领域、青少年领域、长者服务领域、社会组织服务领域等方面。运用社工专业的工作方法,为辖区居民及社会大众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传递一份爱,温暖一座城,这就是我们吴兴社会组织的共同目标。”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这样说。

“一元·益愿”有爱相传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对环境、居家养老、纠纷调解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志愿服务发挥自身特点,在服务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方面的优势凸显,成为引导公众参与、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吴兴区整合碎片化的志愿服务信息,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对志愿服务力量进行统筹,开发志愿服务指挥系统,盘活志愿服务力量,打造“一元·益愿”暖心志愿服务品牌,改变了以往零散式的志愿服务模式,让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焕发生机活力。

吴兴区蚂蚁公益协会携手吴兴区志愿者联合会等社会组织,通过“一元·益愿”品牌,在中心城、社区和乡村建立小蚂蚁共享学堂固定服务站点,通过扫楼排查、定点调研等措施采集群众动态需求;开通小蚂蚁空中课堂和400-1155-866电话24小时接收群众需求;通过“爱上吴兴”APP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我要服务”群众诉求表达端口,实时收集群众需求。目前,蚂蚁公益已建立群众动态诉求采集站点30个,采集群众诉求30000多人次,精准服务12000多人。

同时,蚂蚁公益主导开发建设志愿服务指挥系统,把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力量进行有效配置,线下固定服务站点和流动服务车按照系统指挥进行精准性、专业化志愿服务,切实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特别是今年年初疫情暴发后,该套系统在吴兴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系统一方面利用后台大数据梳理出大批爱心人士,并指挥志愿者走村入社开展一线防疫志愿服务;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募集善款、采购物资,为教育系统及社区防疫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保障。

在志愿服务具体实践中,社会组织联合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回馈机制,吴兴区慈善总会、蚂蚁公益等共同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通过志愿积分兑换,对志愿者进行奖励,志愿服务越多奖励越多。此外,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志愿者开设体育锻炼、文化辅导、子女教育等专属福利通道。

“乐家社工”入驻社区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当漫步在中心城区白鱼潭社区时,可以看到小河旁边的白鱼潭社区“幸福邻里中心”倒映在湖水中,河畔的“绿色会客厅”就是1年来“幸福邻里中心”培育的社区环保志愿团队,这是居民根据喜好决定打造的社区客厅。

“绿色会客厅”打造好后,就成了社区居民下棋聊天、种花共享的热闹场地。来自乐家的中级社工周渊介绍,乐家社工2017年开始协助白鱼潭社区发展联合会承接公益创投项目,2019年5月正式入驻白鱼潭社区“幸福邻里中心”。自入驻以来,社工围绕环境保护,将社区里关心环保的居民集聚起来,从环保小课堂、捡拾白鱼潭、废物再利用等环保教育开始,一步一步赋能服务对象,邀请专业的老师和居民共同进行手工墙绘、阳台种植,将社区打造得越来越美。环保志愿团队也从最初的2位居民发展到现在的40多位,服务领域也拓展到环境卫生整治、高空抛物劝导、社区空间营造、环境保护倡导等。

白鱼潭社区住着30多位高龄老人,乐家社工在入驻初期,就将满足这群特殊老人的需求定为头等大事。之后的1个月里,社工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展了入户走访,并详细登记了老人的信息、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居民互助、社会协同的思路,开展了“银龄互助团”项目,社区的低龄老人报名非常积极。“银龄互助团”中低龄老人的一句话让社工记忆十分深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今天我们帮助比我们年龄大的老人,以后才会有人来帮助我们。”

“银龄互助团”以“月月助老”为主题,每月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走访,在传统节日里还组织各类慰问。因为项目成效显著,众多的公益团队和爱心企业纷纷进行了资助。“银龄互助团”的成员们还在社区举办的晚会中收到了“白鱼潭最美志愿者”荣誉证书,他们的善举得到了社区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美。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乐家社工在“幸福邻里中心”开起了社区超市,这个被叫作“匠心坊”的小超市,货架上贴着四个铺,分别是“真心铺”“倾心铺”“善心铺”“爱心铺”。负责管理这个小超市的是一名社区退休党员,他说:“我们的‘真心铺’是售卖一些居民日常所需的日用品,酱油、大米等等,‘倾心铺’是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团购,以热卖特产为主,‘善心铺’是接受爱心企业捐赠的商铺,‘爱心铺’里是我们给社区志愿者兑换的商品,也是我们关爱困难党员、残疾人的慰问品。我们这群老党员退休了,有时间也有意愿为社区做点事情,所以我就主动报名来看管‘匠心坊’,这也是我们老党员发挥余热的一个阵地。”在白鱼潭,像这样的由社区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共同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已经有7个。

在吴兴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的已达3000多家,注册登记的达400余家。“我们将继续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为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重大贡献。”吴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专家点评

激活社会组织新动力 开拓基层治理新格局

袁方成

随着国家治理重心向纵深下移,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与发展日益成为焦点。面对现代性与复杂性共存的治理环境、多元性与扩张性兼具的治理诉求,仅由政府包揽服务管理的方式难以高效应对现实挑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治理格局已然成为时代之需。

社会组织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推动实现基层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夯实基础的作用,但客观上面临着平台缺失、保障不足、能力弱化等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作为首批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聚焦“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这一实践主题,在探索创新中找寻独具特色、可资借鉴的解题方案。

首先,“特”在破题有章,引导赋权共举互促。秉持从全能管理向有效服务的理论转变,促进由政府督促组织嵌入社区“跟项目”向激励组织融入社区“创服务”的转变。吴兴区以赋权社会组织为切入口,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将其纳入“幸福邻里中心”社区活动平台,不仅明晰社会组织的最低服务要求,更赋予社会组织发挥自主意识、运营公共空间、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

由此,社会组织充分融入街区民主协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领域,突破原有行政壁垒,常态化发挥协同共治功效。同时,发挥内生创造力,结合街区在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焕新,推动贴合时代潮流与民需民生的服务项目持续运转,强化公共联系,深化居民对于社区的价值认同感与情感归属感。

其次,“特”在立题有力,社会组织内外兼修。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下,政府聚焦社会组织在引入培育、能力建设、信息交流、政策咨询、项目指导等方面的多重需求,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引入—培育—引导—支持—规范”全周期、一站式服务保障。因而,社会组织内部建设获得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深化,规范化运作与服务稳定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在基层治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形成“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社区社会组织”能量传导链条,探索党政推动下外源型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服务、内生型社会组织借力成长的发展方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特”在解题有方,技术应用软硬兼施。着眼长远,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与信息硬技术的结合是基层治理高效化、精准化的有效途径。吴兴区以政策倾斜促进能人挖掘、公益创投催生优秀项目,推动人才队伍外学内引,激活社会组织专业技能优势,吸引各类治理创新试点和服务实验在基层充分施展。依托社会组织搭建服务系统,以队伍专业化技能优势夯实治理技术基础。同时,结合智能化基层治理系统实现信息传递共享,促进区域内服务资源在本土环境中的有机整合与针对性反馈。以社会之“技”推动专业化、智能化的基层之“治”,拓展街区管理服务减负提效新方向。(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省域治理研究院教授;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2.21)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