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广西:奋勇担当 攻坚克难 八桂民政再谱发展新篇章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写作业。
养老服务机构内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
在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上,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授牌。
社区“逢四说事”议事厅。
首届“八桂慈善奖”颁奖典礼。
举办儿童安全教育活动。
工作人员对民政救助对象进行人脸信息采集。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物资。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民政部的工作部署,上下齐心、奋勇担当、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政事业发展,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打赢“两场硬仗”、夺取“双胜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大事来抓,迅速成立自治区、市、县三级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出台一系列防控指导文件和6个防控指南,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印发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民政服务机构服务开展、社区疫情防控、秋冬季疫情防控等文件,不断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机制。
严防死守民政服务机构,严把入口、自我防护、监控、出口“四道关口”,全区1200多家收养性养老服务机构、46家儿童福利机构、118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70家救助管理机构、5家精神卫生福利机构、32家殡仪馆、37家经营性公墓保持“零感染”“零疑似”。推进社区精准防控,以自治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文件,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
及时将因疫致贫、返贫、致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1月-11月,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亿元,临时救助16.5万人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3.3亿元,救助3023.5万人次。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序有力
推动自治区政府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低保兜底脱贫的政策措施,确保基层民政部门有政策、有信心、有能力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制定7项疫情期间救助政策,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简化救助审批程序,推行不见面申请审批,倡导先行救助,不需核对家庭经济状况,及时把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纳入救助范围。
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工作,推动各级政府一把手切实担起领导协调第一责任,层层建立挂牌督战和工作“专班”制度;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要求;建立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切实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加大排查力度,对所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档立卡边缘户、监测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11月,全区农村低保对象268.8万人,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有175万人;在24.5万2020年脱贫对象中,有22.5万已纳入低保兜底;在25.05万建档立卡的低保边缘户、监测户中,有18万已纳入低保兜底。
全面开展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改革,截至今年8月,全区111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审批权下放改革。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异地申请改革,让困难群众既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申请社会救助,也可以向经常居住地申请,切实解决外出务工群众申请救助难问题。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无纸化审批,推广应用社会救助网上自助申请平台,让困难群众不出村、不出户,通过手机“刷脸”就可申请救助。
持续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落实工作专班,建立“专治”督导协调制度、工作月报台账制度、工作协同落实制度、工作宣传监督制度,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实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提高城镇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共为32.9万城市困难群众落实了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六条保障线”和临时救助、社会资源帮扶“两个全覆盖”。
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有效提升
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纳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为1.49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全区14个设区市普遍提高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10个设区市出台实施细则,推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实,明确和细化失联认定等相关工作程序,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自治区民政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
4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初见成效,明确了试点工作原则和工作内容,提出7种关爱服务模式,为试点地区开展困境艾滋病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儿童救助保护热线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努力实现服务流程和资源配置的优化,积极打造儿童保护网络。启动“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进行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开展“养治教康置+社会工作”试点,加快促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提升全区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公安厅、司法厅等1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加强解困帮扶、就业扶持、权益维护、家教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区共录入农村留守妇女2万人。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651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1975人次,护送返乡2318人次;探索建立救助管理工作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将在全区范围内征集15名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委员,对全区救助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以服务创新加强婚姻登记管理正规化建设、稳步推进婚俗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将认定权下放给乡镇,简化办事流程。全区共109.76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领取两项补贴,累计支出9.66亿元。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按每人每月45元照护服务标准,下发给8个县开展试点。积极推进“福康工程”和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示范项目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自治区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等一批引领性政策措施,调整成立自治区城乡社区治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城乡社区治理合力。牵头启动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联合六部门印发《全区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示范创建,确定了南宁市高新区心圩街道江东社区等35个村(社区)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协商水平。深入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十百千”工程,积极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持续深化社会组织登记“放管服”改革,逐步建立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
扎实做好城乡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及时部署落实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推动自治区层面出台通知,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周密部署社区防控等工作,推动城乡社区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基层呈现一批有效可行的社区工作法。
成功举办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各地深入探索“一组两会”屯级协商自治模式,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完成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3个地方性法规,将村(居)委会每届任期由原来的三年调整为五年。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高质量抓好民政领域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牵头成立全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后基层组织重构调整等后续管理工作专班,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大规模移民搬迁基层组织重构优化等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大规模移民搬迁村的组织和管理重构。牵头落实安置点建设便民利民“十个中心”服务工程,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自治组织“应建尽建”。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统一领导,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构建综合监管体系、规范“审管分离”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广西社会组织有28508家,其中社会团体1333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5069家、基金会106家。自治区本级和所属14个设区市以及80%以上的县(区)已建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匹配项目180多个,涉及资金720多万元。
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
率先在全国推进以健康养老为重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设省级全域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打响“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品牌。
全面放开养老市场,深入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全区建成县以上养老服务示范园80多个,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申报并获批为国家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先行先试地区,桂林、梧州被确认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创建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13个。圆满完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工作,登记率达100%。
促进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大健康产业发展总体工作通盘谋划和统筹推进,全区1亿元以上健康养老项目73个,总投资共2000多亿元。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参与举办2020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2020中国(广西)健康长寿产业发展论坛、第40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博览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签约项目总额达2300多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与广东、江西以及吉林签订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整合南北康养资源,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满足来自全国各地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把广西打造成为宜居康养胜地。
推行花坛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2020年清明节期间,设立网络祭扫平台,共有661.2万网友关注和参与代祭公益活动,259.8万人次开展网络祭扫,各殡葬服务机构免费敬献鲜花超过20万枝(束),线下为个人代祭服务达800余次。连续8年成功举办集体骨灰撒海活动,共为群众集中代撒648位逝者骨灰。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开展首届“八桂慈善奖”评选。投入2300万元,在全区21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凝聚近500名社工扎根基层,以专业方法重点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困境老年人、救助对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体,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2021年,广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质量编制好全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发挥规划的牵引和改革的驱动作用,开拓进取、创新争优,进一步推进全区民政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