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首善之城的“朝阳智慧”—— 北京市朝阳区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美丽和谐宜居之都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 陈丽英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有540个社区、144个村,常住人口347.3万人,占全市16%。

社区数量较多、小区类型多样、国际化程度高是朝阳区社区治理面临的三个特点,以城市地区为例,共有小区1504个,其中商品房小区836个、保障房小区158个、房改房小区155个、回迁房小区82个、多合一小区60个、其他(军产、职工宿舍等)小区213个。

近年来,朝阳区在社区建设领域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称号,探索实践的“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和“社区创享计划”工作先后两次荣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目前,朝阳区正在开展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全区机构改革,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合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进一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面开启新时代街道社区工作的新局面。

突出党建引领 深化共商共治

2014年,朝阳区委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以议事协商会为平台,充分整合党委、政府和多方主体,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丰富民意收集机制,完善为民服务和公共事务决策方式,形成党委、政府、多方主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为深化党政群共商共治,朝阳区2019年出台了《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关于全面深化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动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身边公共事务的决策。

目前,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在朝阳区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区建有社区、小区、楼院居民议事厅1922个,推选议事代表19729名。同时,建立并完善“集、议、办、督、评”五步居民议事流程,广泛开展“居民提案”和“金点子”征集活动,常态化协商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切实激发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活力。

近年来,朝阳区通过集中协商议事,共立项为群众办实事11299件,涉及百姓出行、停车、养老、环境等方面内容。共商共治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社会治理,在“开墙打洞”治理、拆除私装地锁、拆迁区域系统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持续深化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根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社区协商重点工作的通知》,朝阳区按照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建设标准,即“与宣传教育结合、与环境改造结合、与解决难点问题结合、与提升协商能力结合”,完成43个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覆盖全区全部街乡,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协商解决社区难点,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社区协商示范点在全区乃至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改革创新 夯实自治体系

朝阳区按照《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及验收标准》,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共建成市级社区规范化试点133个。在硬件方面,该区按照社区办公与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社区办公用房资源;在软件方面,注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共有社区工作者7400余人,社区工作者执证率达到36%以上。引导广大志愿者和爱心单位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此外,该区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本着“规模适度、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原则,按照成熟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朝阳区共完成82个大型社区优化调整,除涉及拆迁区、开发建设中的3个社区外,5000户以上超大型社区优化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为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朝阳区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行社区职责清单、计划清单、表格(系统)清单、挂牌清单等管理,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办好群众身边的事。同时,理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和社区服务站基础服务作用。朝阳区按照空间、资源、事项“三集成”的思路,在全市率先推进社区服务站改革,实行“综合受理+全岗社工”模式。实行社区全响应服务制,明确服务时间,实行预约服务,倡导开展上门服务、移动服务和网上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办事。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朝阳区根据《2020年北京市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方案》,按照“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动起来、亮起来”的工作目标,建成100个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致力于将楼门打造成自治组织健全、环境整洁优美、楼门文化丰富、文体活动多彩、居民公约规范的示范楼门,把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楼门,全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区还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构成相似”的原则,完善自治组织体系,创新居民小组形式,加强楼委会、院委会、小区议事会、楼宇自治理事会、小区管委会建设,全区共有居民小组1.2万个,居民代表2.9万人,逐步把楼院门栋群众性自治发展为城乡居民自治的最基础环节。

突出以人为本 强化精准服务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提升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朝阳区作为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发源地,围绕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网络,使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享受到便捷、便利的基本生活服务,实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的目标。

目前,该区逐步构建起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架构,全区共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49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地区“一刻钟服务圈”全覆盖。

此外,朝阳区注重加强资源统筹,动员驻区社会单位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针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社区服务格局调整,加强与便利蜂、新发地等社区服务供应商的联动。该区还着眼创新服务和融合发展,累计建成33个社区服务综合体,惠及20余万人次,如呼家楼街道构建了社区零售、配送、维修、家政、配餐、物业、文化活动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朝阳区已建成161个“社区之家”示范点,营造了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为让居民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朝阳区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为契机,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梳理规范卫计、残联、劳动就业、社保、老龄、医保等相关业务145项,将区级委办局下沉街(乡)社区(村)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覆盖26个街乡269个社区,推动了街乡政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站的“综合窗口、一口受理”改革,并推动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朝阳区单窗通办综合受理系统融合整合,逐步实现区域通办。

该区以“朝我说”理念为先导,以全区“城市大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围绕居民诉求,做到闻需而动、未诉先办、一办到底,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如双井街道突破“行政社区”的传统思维,以“互联生态”思维和“互益共生”原则,借助信息化和全媒体手段,建设网上“13社区”,让“社区”回归“共同体”的本意,将双井人网聚在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公共平台上,以“互联网+”助推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成功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突出综合施策 提升治理水平

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社区专业化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社区解决服务治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专业治理,朝阳区启动了“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通过组建伙伴团队,对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会诊,指导社区探索实践,最终实现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中,朝阳区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通过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干事创业的责任意识,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邀请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理论专家、实践专家、街道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社区协调指导员和相关领域社会组织共同组成服务团队,为社区建设、发展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当好社区的智囊团和参谋部,解决社区一批难点痛点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过程,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朝阳区在继续做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第一批50个样本的基础上,今年扩大覆盖范围,每个街乡确定2~3个样本社区,通过组建伙伴团队帮助样本社区解决难题,实现“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向43个街乡全面延伸,并将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其中,实现赋能增效,推动社区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为着力打造全要素小区,朝阳区编制《全要素小区建设导则》,从公共活动空间、交通泊车、文化符号构建、绿化美化等涉及居民生活十个方面共计60个细目对全要素小区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实施立体化诊断、系统化设计、协商式决策、渐进式实施、物业化管理、科学化评估“六步流程”,聚焦空间、环境、人文、管理、服务、参与“六类要素”,实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全要素小区129个,安华西里二区等20个全要素小区正在建设中,让小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新得精致、住得舒坦”的目标逐步实现。朝阳区还将楼栋、楼院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单元,在实现“无堆物堆料楼栋”“无堆物堆料楼门”的基础上,打造全景楼院,全方位体现楼院人文内涵、安全管理和特色风貌,已建成515个。

立足国际化程度高的实际,朝阳区持续推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以麦子店、三里屯、望京、东湖等街道为主要阵地,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发展、生态宜居的类海外环境,探索建设精致、时尚、共享的“国际生活家”。

据介绍,朝阳区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机构改革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聚焦重点难点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朝阳智慧”。


专家点评

全面推进“全域治理”

提升现代化大都市治理效能

陈荣卓 戴欢欢

北京市朝阳区汇集了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优势,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市域社会治理融入社区建设实践全过程,探索形成“全要素-多层级-各领域”的“全域治理”,着力应对需求点多、自治线长、服务面广的大都市治理困局,有效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目标。

全要素整合,提升治理效率。小区数量多是朝阳区的突出特点,涵盖全市16%的社区,小区类型多样化、复杂化、差异化明显。该区从居民生活的共性特征出发,编制《全要素小区建设导则》,聚焦空间、环境、人文、管理、服务、参与“六类要素”,对60余项细目进行制度规范,实现新旧小区相得益彰,硬件软件同步升级。与此同时,全区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依据空间、资源、事项“三集成”的思路,实行“综合受理+全岗社工”,极大方便居民办事。

多层级协同,提升治理品质。朝阳区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窗口区,小区国际化程度高,居民需求层次高。该区深入推进治理重心下移,一方面以“互联生态”思维和“互益共生”原则,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居民诉求,推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单窗通办综合受理系统融合,实现“综合窗口、一口受理”的区域通办,打造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公共平台,以“互联网+”助推治理精细化。另一方面,依据《2020年北京市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方案》,积极打造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将治理层级延伸至楼门,加强楼委会、院委会、小区议事会、楼宇自治理事会、小区管委会的协同治理。

各领域联动,提升治理水平。朝阳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理念,以机构改革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启动“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通过聘请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专家,与街道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社区协调指导员和相关领域社会组织共同组成服务团队,为社区建设、发展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此外,该区积极联动驻区单位,形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全覆盖,打造“社区之家”示范点,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朝阳区的社区建设实践是“全域治理”的积极探索,为提升现代化大都市治理进行了有益尝试。

(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2.24)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