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社会救助服务+” 让保障网更大更密更有温度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胡群

政策线内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政策“外沿线”的低收入群体怎么办?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管不好、管不了”的复杂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开展“社会救助服务+”行动,由此编织起了一张更大、更密、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网络。

设置阶梯式救助

实现全面救助无死角

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700元是碑林区低保救助的标准线,线内自不用说,但徘徊在低保边缘线上的群众遇到急难情况怎么办?

碑林区设置的“四级信息圈制度”给出了解题思路:对于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在低收入标准1-1.5倍的家庭、人均收入在低收入标准1.5-2倍的这四类家庭,依据现实情况,给予适当救助。

家住碑林区张家村街道西何社区的张潮(化名)靠做代驾司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去年7月3日,妻子吴丹(化名)被诊断患有妇科疾病,需立即手术治疗。“手头也没积蓄,媳妇这手术费从哪儿来啊!”张潮不由得叹气。

正在发愁之际,街道办事处民政工作人员指导张潮通过“e救助”微信公众号申请临时救助,获得了1万元的先行临时救助金。吴丹的手术顺利做了,一家人的眉头都舒展开来。

同样对生活重燃希望的,还有长乐坊街道伞塔社区居民吴瀛。他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吴荔媛,靠每月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去年女儿考上大学后,每年1.7万元的学费令吴瀛惆怅不已。

区民政局了解核实后,根据他家学费支出情况,为其申请办理“支出型低保”。同时,帮助吴荔媛申请了福彩助学资格。“民政工作人员真是太贴心了。”吴瀛感激地说。

在碑林,不少像张潮、吴瀛一样,月收入刚过低保标准的家庭,最担心家里有个突发情况。现在,更加科学、人性的社会救助理念,将“沿线”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实现广泛、全面的覆盖。

“这就是我们以收入为半径画圆实施的阶梯式救助政策,根据每一圈家庭的实际需求和致困原因,分为疾病、教育、重残、突发事故等多个板块,实行分圈、实时、动态管理。”碑林区社会救助科科长常晓华告诉记者,根据这一政策,并不是只要未到低保标准就陡然“断崖”,而是解除了临时救助等制度与低保认定的“捆绑”,避免了之前根据政策“一刀切”的情况。

推出救助助理

促进救助服务“一助到底”

在兜底保障的路上,对于情形复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无法全面解决的事项,碑林区实行救助助理服务模式,为遭遇急难的困难群众提供事务代办、心理慰藉、社会融入、赋能提升等全程服务,实现救助服务“一助到底”。

“我们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各街道‘一门受理’窗口设置救助助理虚拟岗位。这是一个可随时到岗的救助服务团队,为了帮助一名困难群众,可能会有2-5名救助助理跟进服务。”常晓华介绍,救助助理负责对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救助者具体需求对接相应资源,比如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等。

“太感谢你们了,我女儿总算有了个着落。”去年6月15日,东关南街街道柿园路社区居民花花(化名)的母亲为救助助理团队送来了锦旗。

花花今年五十多岁,智力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困难,是柿园路社区的低保户。平日里由其母亲照顾,然而花花母亲日渐年迈,疾病接踵而来,无法再照顾花花的生活起居。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拿出初步救助方案,并委托救助助理开展服务。救助助理团队经过多次走访协调,及时准备相关资料,最终帮助花花入住离家很近的一家专门看护机构,并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

建东街社区独居低保对象潘迁如,在家中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急救,救助助理全程介入,及时帮助潘迁如申请临时救助、请护工在院陪护、帮助联系养老机构;南院门社区居民闫明独自一人生活,长期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因突发脑梗导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且只能依靠鼻饲饮食,救助助理得知后为他链接养老院资源,帮助他申请临时救助和低保救助,使闫明的生活得到安置。

通过物质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救助助理日益成为陷入急难困境人员的好帮手。“这种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延伸了服务链条,有力发挥了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碑林区民政局局长宋蓓如是说。

引入社会力量

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广度

在不断扩大、推行兜底保障范围和救助标准的同时,碑林区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建立了“政府+社会力量”多元主体的社会救助资源池。

“为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我们推行了‘积分制’运作模式,将社会力量参与捐赠赞助、开展救助项目、链接救助资源、开展志愿服务等指标,纳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范围。对于获得4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优先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名单。”常晓华介绍。

文北一社区困难群众乐金钟年老多病,家中杂物堆积如山、衣物长期不洗,气味难闻。社区工作人员将他的情况摸排统计上报民政部门并纳入基本生活服务救助。承接服务的西安挚爱家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介入,定期帮他整理房间、收拾杂物、洗衣缝被。面对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乐金钟深受鼓舞,生活方式开始变得更加健康文明。

“之前,我们对困难群众的常规救助手段主要是发放救助金,现在我们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现金+服务’模式,根据救助对象意愿,开展综合服务,实现社会救助服务向全领域升级。”常晓华告诉记者,目前主要面向全区在册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和社会救助三级、四级信息圈家庭,采取分类分级方式,提供无偿、低偿政府购买服务。各类服务救助对象也可根据自身意愿自主约定服务,实现了服务的“菜单式”选择、“外卖式”供给。

目前,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集基础装修和家具家电配置于一体的“美居行动”,改善困难群众居家环境;推出“夕阳关爱工程”,为救助对象提供家政保洁、陪医代购、殡葬料理等服务;为失独困难老人提供陪伴、心理慰藉服务,链接企业资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为残疾儿童、困境儿童及时送去关爱;设立“爱心超市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等公开募捐项目,搭建汇集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救助资源服务平台。2019年以来,共计为817户困难家庭提供各类服务1.6万人次、10.9万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统筹,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服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发挥信息数据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撑作用和倍增效应,为困难群众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专业的救助服务。”宋蓓表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1)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