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主动找人 服务精准到人 党建引领助人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精心谋划开好局、认真贯彻起好步,携手各方力量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困难群体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加美好。本文以几个镇街为例,介绍长宁区社会救助工作的新探索、新进展。
以“完善主动发现”为导向
推进实现“主动+自动”社会救助
长宁区民政部门紧扣“城市数字化转型”,立足数字赋能,探索“社区云+精准帮扶”模式,建立困难群众需求评估系统,推进实现“主动+自动”的社会救助模式,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将“政策找人”落实落地,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华阳路街道以“社区云”应用为引领,探索社会救助工作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上的精准帮扶应用场景,实现社会救助“空间连片、时间连串、业务覆盖”。依托“居务公开”“社区公告”等板块,向居民“无差别、零距离”实时发布政策。梳理精准帮扶系统功能模块,形成可标签索引、可自动匹配的数据库,逐步实现系统预警、主动推送。通过“社区云”的“居社互动”平台,居民可通过手机等实现线上咨询、求助。充分发挥“社区救助顾问”作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政策制度由“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做好政策指路人。
新泾镇先行先试长宁区困难群众综合需求评估系统,实现双向互动的社会救助预警与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辖区内低保等人群的基本情况、主要诉求等信息数据,构建贫困认定指标体系。将各类救助资源、服务资源纳入到需求评估系统,绘制社会救助资源地图,结合“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形成救助服务闭环管理。推出社区群众对困境程度的“自评”功能,将“居民自评-需求分析-资源对接”的模式应用到救助服务工作中。
以“构建精细服务”为目标
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照料帮扶
长宁区民政部门推动构建线上智能信息与线下救助队伍的互相支撑,综合评估救助需求,提出综合实施意见,运用“多元+多维”的救助理念,开展“类别化+差异化”救助帮扶,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救助方式,将精准服务落到困难群众身上,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对象自助自立。
江苏路街道成立困境儿童“社区护苗联盟”,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儿童关爱保障制度的长效性。比如,社区护苗联盟对困境儿童张凌凯(化名)家庭在收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维度进行困境程度分析,落实政策匹配和资源匹配,链接社区救助顾问及社会专业力量,为其申请“四医联动”,进行心理疏导、情绪解压等综合帮扶。通过“评估分析、救助匹配、精准服务”,形成一套完备的救助服务体系,让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及其家人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程家桥街道运用多维贫困认定方式,筛选15户困难家庭作为试点,探索个性化的服务救助。比如,针对青少年的“伴我同行”人际互动活动,针对困难家庭的住房微改造等。并加强政策宣讲,提高居民对救助政策的了解,鼓励居民发挥邻里互助精神,使民众在邻里守望中形成“自助+互助”的救助文化,促进社会融入。
以“建设人民城市”为中心
把群众所盼作为党建工作“晴雨表”
长宁区民政部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救助帮扶。
虹桥街道以“党建+”为核心,将“三建融合”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救助,将社区单位党建、居民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进行“三结合”,动员基层党员力量与社区困难群体需求对接,营造“党建+社会救助”氛围。建立街道机关党组织与居民区困难群众“双结对”制度,率先在基层居民区成立救助帮扶评估小组和居民区帮扶委员会,通过日常走访,主动问需于民,搭建困难主动发现渠道。根据数据库信息进行人员贫困维度分析,主动上门梳理致困原因、评估帮扶需求,积极发挥党组织优势,调动社区资源,为困难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法律咨询、结对帮困等。
新华路街道以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为载体,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业务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服务制度机制。建设社区基层党建救助联盟服务站,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社区党建救助资源统筹共享机制,结合“社区救助顾问”专业力量,排摸社区各类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整合并完善科学化、分层分类的精准帮扶需求清单。创新党员参与社会救助服务模式,将“党建+社会救助”项目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支部+”项目,推动党员主动“走出去”联系困难群众,主动参与到困难家庭的帮扶服务之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