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需要保护的孩子一个家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闫洁
社工最近一次和瑶瑶见面时,她手上的冻疮好了,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主动和社工打招呼聊天。瑶瑶把她的个人卫生状况一天不落地记在小本子上,社工因此送给她礼物作为奖励,鼓励瑶瑶坚持下去。与初次相见时耳朵溃烂流水、手上长满冻疮、衣服脏兮兮、自卑不说话的状况相比,瑶瑶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这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儿童主任发现上报的个案。瑶瑶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奶奶照顾5个孩子,除了吃喝外无法顾及其他,导致瑶瑶的卫生状况很不好,性格自卑内向。耀州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社工入户评估后,确定为监护人能力不足的中危个案,制定了从缓解老人照顾压力、教授老人养育方法、瑶瑶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的服务计划,几个月的辅导效果明显,社工持续推进,儿童主任定期跟踪。
和瑶瑶一样期待关爱的孩子在耀州区一共有578人,其中散居孤儿1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人、农村留守儿童556人。而全区11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29名村(居)儿童主任和专业社工,就是给他们撑起一片天空的保护者,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就是他们的“家”。
这个“家”成立于2018年12月,耀州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家庭尽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了由区级领导任组长,区民政局牵头,区委政法委、公安、教科体、卫健、团委、妇联和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耀州区推行“体系联动化、机制规范化、阵地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行动常态化”工作法。2020年初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并于6月1日购买省级社会组织——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专业社工服务,开始执行“源头预防、发现报告、需求评估、分类保护、跟踪服务”五步专业工作流程。
源头预防工作除了张贴横幅标语、开展亲子活动和家长课堂外,耀州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还发放《儿童信息采集问卷》,收集全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础信息,目前共回收问卷12846份,通过“受虐待风险儿童的评估指标”筛选出278名风险儿童,经过与当地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确认后,实地走访37名儿童,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村(居)儿童主任还负有强制报告责任,在接受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培训后,对受理的线索逐一登记、逐一受理、形成台账、相互通报,确保强制报告信息及时上报。中心开通了24小时强制报告热线,培训专门的接听人员,及时立案归档录音。接下来,耀州区计划对儿科医生、护士、教师等与儿童密切相关群体进行强制报告培训,形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交叉发力的全区强制报告网络。
接案之后社工进行需求评估,确定立案的,根据儿童情况分为“儿童自身处于困境、儿童处于困境家庭、面临伤害风险的儿童”3大类12小类,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档,然后再根据分类执行分类保护计划,最后进行跟踪服务。
10岁的小李就是筛查出来的一个高危个案。他患有二级智力残疾和语言残疾,幼时因家贫大脑囊肿未及时治疗,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上学。家里5口人,父亲反应迟钝,在家务农;母亲精神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爷爷和外婆(智力障碍)均已80多岁,无劳动能力。小李曾发生因家人疏忽被油烫伤、跟随家人上山种地时走失3天等事故,社工评估出家庭成员监护功能存在缺失,需要将小李转介到儿童福利院。但因其父表示会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所以在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外,社工会做后续跟进,阶段性评估监护人的监护情况,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也会密切关注。
耀州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为处于家庭监护能力不足、养育能力差家庭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了精准有效的保护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