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服务助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邓秀广李冬妹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婚姻登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加强社会治理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婚姻登记“520”服务模式,即做响5张服务名片,凝聚2支队伍力量,实现婚姻家庭服务“零距离”,推动了婚姻登记服务和婚姻家庭服务“双轮驱动”。
打造“五张名片”提升婚姻家庭服务
“幸福指南”婚前辅导服务。中心深入社区、企业、机关开展婚恋心理、情感调适、家庭文化、法律法规公益讲座。与市卫健委配合,在中心开设优生优育宣传栏,免费发放宣传册及计生用品,并将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等与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一同宣传。在中心大厅滚动播放《爱的真谛》宣传片,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婚事简办倡议书》,普及法律知识,为新婚夫妇上好“第一课”。
“情感驿站”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由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梅列、三元两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组成,2017年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全省唯一市区两级合一的婚姻登记机关,承担全市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和两个区的国内居民婚姻登记任务。长期以来,中心始终秉承“群众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宗旨,融依法行政和热情服务于一体,优化环境,注重实效,着力打造幸福新起点“情感驿站”,婚姻登记合格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被评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省级文明行业示范点”“省级巾帼文明岗”。
“钟爱一生”婚姻颁证服务。2012年设立颁证厅,免费为新人举办结婚证颁证仪式,推行个性化颁证服务。颁证厅既庄严温馨、喜庆浪漫,又传承文化、中西合璧。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钟爱一生”结婚证集体颁证仪式,增加新人领证的仪式感、幸福感、责任感。每年开展颁证服务约1800多对。
“为爱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2014年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2019年5月,市民政局会同市妇联、法院、团市委、关工委等6部门,成立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作,“社工+志愿者”无偿为群众提供婚恋辅导、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此外,成立“为爱护航·婚姻家庭志愿服务队”,并积极参与“志愿三明”活动,得到广泛好评。
“情法相融”纠纷化解诉调对接服务。针对协议离婚对象,中心配合司法、妇联等部门,选聘法律、婚姻、心理、社工等方面的实务工作者担任人民调解员,对离婚当事人、双方家属进行纠纷调解。针对需要诉讼调解的离婚对象,特别是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及时联系司法部门,邀请法官、律师共同参与疑难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非诉讼调解。针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对象,中心及时与公安部门对接,全力保护当事人权益。
凝聚两支队伍助推服务优质化
增强民政队伍力量。三明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婚姻登记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鼓励中心工作人员精进职业技能。目前,中心6名工作人员考取了婚姻登记员证,4名获取“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证,3名考取行政执法资格证,2名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聘为调解员。2020年起,市政府每年拨补2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解决中心经费不足问题。市民政局投入近6万元对中心进行了装修,购置办公设施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婚姻登记服务窗口形象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市妇联、法院、团市委等5部门投入近12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业社工机构承接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运作。首批47名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由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组成,每天1名社工、1名志愿者在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值班,帮助拟离婚夫妻正确处理家庭问题。
规范服务队伍管理。明确婚姻登记员、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窗口“五要”服务,即做到“脸要带微笑,服装要整洁,态度要和蔼,说话要亲切,举止要谦逊”。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编织立体网络实现服务“零距离”
中心从婚前、中、后三个阶段入手,建立立体式婚姻家庭服务网络,并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智能办“五办工作法”,实现婚姻家庭“零距离”服务。
婚“前”有培训。2019年以来,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主动走入社区开设婚恋心理、家风家教、法律法规等课程10场,上街宣传活动5场,志愿者业务培训2场,座谈会暨经验交流会2场,倡导文明婚恋观念,普及法律知识。
婚“中”有调适。中心开通婚恋咨询热线,建立婚姻辅导微信群,推出“五办工作法”,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提升线上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效能。
婚“后”有调解。建立离婚调解前置制度,为有意离婚但仍有调解意愿的家庭提供婚姻、财产、赡养抚养、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司法调解和协助确认,实现民政、司法无缝对接,打通维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