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有成熟的理论支撑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郑功成

没有成熟的理论,就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发展慈善事业既是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更是畅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和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一个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支撑,而有组织的专业研究是推动慈善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滞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其中既有法制不完备、政策支持不到位的原因,更有理论研究不够不透的原因。理论学术界需要对此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设性方案。为此,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培育、壮大一支理论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应当以探求慈善事业发展真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为己任。

慈善理论研究界需要有明确的慈善研究目标,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围绕目标采取行动、完成使命,是慈善理论研究组织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只有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才能逐步形成更多的理论共识和主流意见,并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当前,学界对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批评意见较多,但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为了促进,只有批判而无建设的理论研究是无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

慈善事业理论研究必须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坚持尊重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中国的具体国情,不以规律为由超越国情,也不以国情为由扭曲规律,注重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理论研究界要围绕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这一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具体包括发展中国特色慈善理论、助力中国慈善制度建设、促进中国慈善专业人才的培养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搭建稳定的学术平台与机制,其行动指南是“建队伍、定机制、谋合力、求共识、促发展”。

凝聚学界共识对于促进慈善研究的繁荣和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学界共识,不可能形成成熟理论,也不可能对政策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在慈善事业发展已经具有有利的政治环境与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条件下,凝聚学界共识、形成主流观点将是助力政策完善、引领社会理性的合理取向。在制度供给不足、慈善事业发展滞后却又众说纷纭的现实背景下,当前的慈善研究不是不要创新,而是需要在共同目标下求大同存小异;不是不需要批判,而是更需要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姿态来推进慈善理论研究走向繁荣。把握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找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成为我国慈善研究的主攻方向。

(作者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1)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