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编者按:春节临近,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个平安年、幸福年,民政人步履匆匆,深入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家中走访,送去过年物资、新春祝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年
肖龙坤
春节将至,岁寒情深。湖北省阳新县民政局多措并举,保障民生,确保困难群众能够欢度佳节,安心过年。
兜底保障惠民生
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障基本生活。全县现有社会救助对象16133户36381人,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发1个月慰问金;特困供养对象3021人,按照基本生活标准增发1个月慰问金;孤儿70人,按照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发放1个月慰问金。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慰问金1239万元、补助金941万元,并根据最新物价进行了微调,确保困难群众顺利过冬。
临时救助解民困
2020年以来,阳新县普遍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汛情尤为严重,对粮食收成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农民收入大幅减少。县民政局深入走访摸排全县受灾家庭,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就业收入、子女上学、医疗保障和生活情况,细心查看他们的住房环境,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县民政局已预拨2021年度上半年乡镇临时救助资金220万元,用于解决因病、因灾等突发情况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寒冬送温暖”是每年两节期间都会开展的集中救助专项行动。目前,县救助管理站实行24小时接待服务,对受助人员开展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寻亲服务、护送返乡等救助工作。加大街面巡查范围、频次和救助力度,在繁华商业区、火车站旁和街头巷尾巡视、巡查每天不少于两次,恶劣天气还将增加巡查次数,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受助人的身心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服务。
走访慰问暖民心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温暖民心。春节前夕,民政局党组分为5个小组,分片分区慰问全县16所福利院,检查福利院的生活照料、护理服务、院内管控和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并为每所福利院发放慰问金1万元。委托各镇区民政办对全县8类特困群体共计2500户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每户慰问金为600元,共150万元。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包括新冠肺炎确诊的困难家庭、因疫情影响失业或未能复工复产困难家庭、精准扶贫重点人群、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困难家庭、因突发变故导致重病重残困难家庭、困难留守老人、困境儿童等。
安全生产分民忧
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有序运营关乎特困群体的切身利益。县民政局多次联合县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各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水电气安全、内部管理、人员管理、住房安全、疫情常态化防控、台账资料等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高度重视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严肃值班纪律。畅通信息渠道,确保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及时请示报告;并要求各养老机构坚持值班值勤和定时查房制度,防止老年人发生跌伤、烫伤等事故。
炉火烧得正旺年货已经备齐
本报记者张晶晶通讯员赵小军
“今年冬天是近年来最冷的。”甘肃省通渭县襄南镇杨家堡村的党支部书记张转霞边走边说。临近年关,她和驻村干部要到困难群众家走访,看看大家准备过年的情况。
走进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杨拴明的家,火炉子烧得通红,一股热气迎面扑来……2018年政府补贴2.2万元为他修建了新房,屋里的陈设干净齐全。驻村干部介绍,过去杨拴明家东西乱堆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人都进不了屋。现在政府每年发放照料护理服务费用3840元,配备专人定期为他开展卫生清扫、床单被罩衣服清洗、理发等照料服务。
“为了让这些特困供养对象能储备年货、过个红红火火的春节,县里已经发放今年第一季度的特困供养金1440元、普惠制慰问金200元。”张转霞掰开手指接着说:“像这样的特殊困难群体,煤炭统一配送到位,把炉子烧暖和,再买上些猪肉、胡麻油,500元就能过个好年。”
在临洮县洮阳镇中心敬老院,镇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服务队近日举办了“丰富多彩大联欢欢欢喜喜庆新年”活动。大家和老人们一起表演节目,为他们包饺子,送去关心和温暖。
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还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了新年礼物和节日祝福。他们反复叮嘱工作人员要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安全防范、温暖越冬和管理服务工作,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关心老人的精神状态,确保老人们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新年。
渭源县庆坪镇老王沟村的村民赵克制接过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送来的米面油、衣服、煤炭等物资,心里很温暖。
赵克制72岁,患有脑梗塞,妻子陈会琴患有神经官能症。夫妻俩常年生病,药不离口,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儿子赵继军41岁,智力三级残疾,儿媳李湖梅也有智力问题,两个年幼的孙子都在上学,全家都要靠兜底保障政策生活。驻村干部介绍,目前全家每月能领到2214元低保金、3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和20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全年共计54168元。去年6月份经个人申请又享受到5000元临时救助金。
定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振军说:“像赵克制这样的家庭,他们完全依靠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生活,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中的真正受益者,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定西市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6.3亿元,救助546万人次,同期分别增长36%、87%;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连年提标,保障供养标准分别提高38%、30%、29%和50%;民政部门在兜底保障中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兜底保障70.5万人次,发放兜底资金26.5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临时救助“救急难”的作用持续高效发力,救助70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亿元,救助人次和救助资金同期分别增长了6倍和17倍。
如今,赵克制家住上了新房子,添置了沙发、茶几等新家具,居住环境焕然一新。今年冬天,县民政局还送来了物资,一家人有衣穿、有煤炭烧、有米面油用,自己购置了猪肉、瓜子、水果等年货,全家人可以过个丰盛的春节。
为了让全市广大城乡困难群体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杨振军介绍,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在春节来临之际,发放第一季度的各类救助资金;二是市委、市政府对城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普惠制慰问,城市低保对象每户、其他对象每人200元的慰问金,目前已经发放到户到人;三是通过政府采购,给特困供养对象和家庭情况特殊的部分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家庭配发取暖设备和煤炭,个别解决过冬的棉衣棉被和其他生活必需用品;四是各级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对因遭遇重病等特困情况的困难和低收入家庭,第一时间实施临时救助,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能够温暖越冬、开心过节。
特困老人这个冬天暖暖的
王亮王卫中王静雅
“看,这军用绿色大衣,穿上多精神啊!”
“瞧,鸭绒袄、鸭绒裤真厚实!”
这是近日河南省新蔡县龙口镇特困老人路国岁和张晓扎领到防寒衣物后的对话。
这两位老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后,日子过得很舒心。
1月28日上午,笔者走进孙召镇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两层老人颐养楼,上面镶嵌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12个金色大字。院区占地20多亩,环境清新,景色宜人。76岁老人熊四贵笑容满面地说:“俺在这儿,夏有单冬有棉,衣服脏了有人洗,生活常常有改善,每月还有零花钱。”院长马跃武介绍:“这里供养着42名特困老人,都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三无’老人。党和政府对他们关爱有加,并且镇中学和麦佳超市与敬老院开展共建活动多年,每逢重阳节、春节,都会带着礼品来走访慰问,帮助老人洗头、剪指甲、整理床铺、包饺子……”
据了解,新蔡县目前共有5072名特困老人,供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年人均5538元。春节将至,寒潮频袭,全县5000多特困人员的衣食住行牵动着新蔡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县民政局提前谋划,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对分散特困人员登记照料服务,落实村(居)干部采取“一包一”定期登门探视制度。县乡干部和社会各界走访慰问特困老人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已帮助特困供养老人修缮房屋210间,发放节日慰问金46万元,还发放了棉被、棉衣、食用油、大米、面粉、疫情防控物资等。
同时,针对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易传播疫情的实际,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给特困人员发送《防控指南》《十要十不要》数千份宣传资料和一批防疫物资。做到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人物同防,规范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实施日常监管,规范机构内民政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全陪护、探视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特困老人“零感染”安全越冬、愉快过节。
街头,一份可以随时送达的温暖
王国华
由于寒潮来袭,福建省晋江市的冬天比往年寒冷。临近春节,晋江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提早采购和储备必要的疫情防护用品、御寒衣物、方便食品等,强化防寒御寒措施,全力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
健全机制,部门协作。为提升救助效率,结合疫情防控需求,晋江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城管、卫健、医院等部门紧密协作。一方面建立全市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联络群,促进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1+1>2”的效应;另一方面联合开展“螺旋式”街面整治活动,发现一个救助一个。
主动出击,积极救助。为了确保“不落下一个人”,晋江市救助管理站加大街面巡查和救助力度。一是开通24小时救助专线,当接到市民报警,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助;二是针对车站、菜市场、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厂房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和可能露宿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三是做好夜间和重点区域巡视工作。街面巡查由原来的每周2次提升为每周3次。在巡查过程中,对劝导后愿意进站进行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立即护送进站,对不愿进站救助的,提供必要的口罩、御寒物品、食物,并按照要求做好相关的笔录和视频资料,做好后续跟踪救助。对精神障碍患者、危重病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设置临时救助点,便捷救助。晋江市救助管理站分别在西滨、阳光广场等地设置临时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就近服务。天气恶劣之时,为附近的流浪乞讨人员及留晋过年务工人员提供防寒御寒的物资。两次寒潮来袭期间,分别在临时救助点发放棉衣、棉被50余件。
加大宣传,呼吁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晋江市救助管理站建立社工、义工、环卫工“三工联动”救助模式,在菜市场、公园、广场等人员聚集地设置引导牌,通过自媒体广泛宣传救助政策,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安保人员、小区物业等发放救助联系卡,借助社会力量掌握流浪乞讨人员动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和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人陪伴
钱续坤陈锐
1月29日,在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大塅村里的“儿童快乐家园”,几名青年志愿者正在和留守儿童快乐地做游戏,辅导他们看课外书籍。留守儿童孙梦涵高兴地说:“大哥哥大姐姐们就像是我们的家人,陪着我们一起玩五子棋、橡皮泥,我们都特别开心,非常喜欢他们。”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春节怀宁县不少在外务工人员响应号召,“非必要不返乡”,自愿主动留在异地过年。为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各村采购了一批儿童玩具和儿童读物,并邀请青年志愿者不定期来村里开展“情暖童心”陪伴活动。
“我们每天对外开放8小时,还采购了两万多元的书籍和玩具。小朋友们随时可以过来玩。”怀宁县平山镇大塅村村干部年路平说。
“为了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在异地安心过年,我们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陪孩子们做游戏、看书籍、玩玩具,让孩子们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志愿者邹佳庆说。
经过摸排,怀宁县平山镇共有382名留守儿童,其中大塅村有12户务工人员在异地过年。村里杨满堂夫妻在江苏无锡一家电镀厂上班,今年他们选择了异地过年。家里两个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志愿者每次来村里开展活动,都会帮助老人拨通孩子父母的视频电话,让他们“面对面”聊天。
出于老人行动不便、孩子年幼的考虑,大塅村还积极探索帮扶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使未返乡人员子女过上安全、快乐、祥和的春节。“为了让不返乡村民能够安心在外面工作,在前期信息摸排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村干包保+邻里互助’工作机制,春节期间如果留守家庭出现困难,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比如,帮助他们代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送货上门。”年路平说。
近日,怀宁县民政局下发《关于做好寒假春节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通知》,通过实施6项具体措施,确保每名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具备照护能力的被委托人。团委组织积极成立29支312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打造“情暖童心·开心过年”品牌志愿活动,做好当下疫情防控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组织志愿者,陪农村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一起过节等方式,向他们宣传科学防疫小知识,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怀宁县民政局副局长黄海说。
重庆市垫江县:抓排查,重防护,送温暖
邹仁清胡显银
春节将至,天气酷寒。重庆市垫江县民政局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节。
抓排查,强监管
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这下子游绍会生活有人管了!”在垫江县砚台镇金钟村,村民们高兴地对走访的民政工作人员说。
今年71岁的游绍会是分散供养特困救助对象。年底前,镇民政办在组织开展困难群众安全风险排查时,发现游绍会家人居环境很差。详细了解得知,游绍会大哥为其监护人,但因经常外出治病不能尽到监护责任。发现情况后,镇民政办马上与村社协调,将游绍会送到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人员为她洗头洗澡,更换了全套冬装。游绍会非常开心。
新民镇城北社区居民胡明德是特困对象,一直单身,长期独居,患有精神分裂症,必须长期用药物控制。
“胡大爷,最近身体咋样,天气冷要多穿衣服预防感冒哦!”社区医生傅昌燕每月都要上门为他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康复情况,送来治疗药物,指导他正确用药。
入冬以来,垫江县民政局深入开展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困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安全风险排查,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同时,对全县养老机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困难群体安全过冬。
抓宣传,重防护
疫情防控落地落实
“出门就把口罩戴,利人利己显关爱”“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人多不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如今,在垫江县各乡镇、街道、社区,到处都能见到悬挂的疫情防控标语。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垫江县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县民政局迅速响应,加强全县养老机构防疫工作检查督查,配发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开展服务人员核酸检测,强化安全值守,做好常规防控工作。同时,通过标语、微信APP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疫宣传,积极引导社区群众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取缔社区酒席、“坝坝席”,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疫情防控落地落实。
抓兜底,送温暖
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节
“感谢民政部门!如果没有你们来具体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兑现!”桂溪街道农村社区居民杨世琴接过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送来的4万元临时救助金,万分感谢。
杨世琴夫妇年近七旬,均在家务农,大女儿已婚,小女儿患尿毒症,自付医疗费已达15万元,债台高筑。县民政局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临时救助4万元,并联系市救助基金会解决大病救助2万元,还积极联系一家民营企业落实了结对帮扶。
桂阳街道低保户李夏初,现年56岁,三级多重残疾,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由妻子在家护理照料;母亲84岁,儿子、女儿还在上学,主要生活来源就是每月发放的低保金,生活困难。街道民政办知道情况后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还联系县中医院对他免费进行体检,并联系县残联、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召开联席会,协调落实了他的治疗问题。
春节即将到来,垫江县及时开展困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通过落实低保“渐退制”“分户保”、主动发现、协助申报、临时救助、看望慰问等措施,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一季度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孤困儿童救助金等已全部发放到位。同时,还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以多种形式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
“四全”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节温暖过冬
郝腾飞
为确保困难群众安心过节温暖过冬,安徽省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提早谋划、精心实施,高标准抓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
困难群众全兜底
家住定远县朱湾镇的低保户张军最近总是乐呵呵的,逢人便说,“都是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也有钱买年货、过新年。”
入冬以来,滁州市持续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民政、扶贫等部门联合开展信息核查比对,详细分析家庭人口结构和生活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具体原因并做好解释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提前将1-2月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供养金等困难群众专项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困难群众有钱买年货、过新年。1-2月份,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亿余元,惠及困难群众16万余人。
走访探视全覆盖
“刘大爷,我是市民政局的,春节就要到了,来看看您,给您送点年货。”
“小赵,今年春节你爸妈不回来,是响应政府加强疫情防控的号召,你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要听话懂事。”
滁州市加强民政、医保、人社、退役军人、残联等部门协调对接,建立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档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留守)老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巡访探访,提供针对性帮扶和关爱服务;加强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走访慰问活动等有序衔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走访慰问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散居孤儿、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未就业困难大学生等困难群体活动。入冬以来,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共为1.1万余户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500余万元。
流浪救助全方位
1月15日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徐柏景在巡查时发现,一名衣着单薄的生活无着人员在桥洞下蜷缩一团,徐柏景立即拿棉衣给他穿上,并劝导他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滁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坚持24小时接待救助,成立联合巡查组,深入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人员易聚地展开拉网式巡查,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需要购票回家的,帮助买票返乡;对不愿进站的,发放方便面、面包等食品和棉被、棉衣等御寒物品,详细告知救助管理机构联系方式和求助方式,并做好动态跟踪。入冬以来,全市累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388人次,发放救助物资760余份。
安全隐患全清理
“请大家勤洗手、常锻炼,保持愉悦心情。”
“你们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还不够细化,没有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请尽快整改。”
滁州市结合民政服务机构特点和冬春季节气候特征,重点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等细化完善工作预案、防控部署和具体安排,严格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出入管理,健全日报告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落实封闭管理、核酸检测、体温监测、佩戴口罩、核查登记、绿码通行等措施;建立定人、定点、定时清洁消毒制度,坚持早、晚对民政服务机构收住对象和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和防控工作成效,引导服务对象科学预防、理性对待,纾解焦虑情绪。把民政服务机构纳入联防联控机制,成立4个联合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检查督导民政服务机构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及防疫、生活物资储备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逐院(站)建立管理台账,明确具体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