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养老院里的年味儿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灯笼、福字、窗花……走进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居家养护中心,室内暖意融融,新春气息扑面而来。

扫码、测温、消毒、登记,做完防疫流程后,记者随护理人员李冰步入养护中心二楼——这里是老人们居住、活动、理疗的主要场所。

“养护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洗浴区、长期照料区、康复区、理发区一应俱全,离养护中心最远的小区,步行也只需十几分钟。”李冰说。

“崔奶奶,过年了,咱俩贴窗花。”李冰对一位老人说。“为了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安心过年,我们和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一起装扮环境,添点年味儿。”

“现在全国都在疫情防控,我们也不回家了。这儿的饭菜可口,小姑娘们照顾得周到,我们想家里人了,她们就帮忙打视频电话,跟回家一样。”一位老人说。

据介绍,养护中心有20名常住老人,年龄最大的106岁。而护理人员都是“90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养护中心里,一声声“爷爷”“奶奶”回荡,十分亲热。

2019年11月,文安路社区居家养护中心护理人员为老人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据文安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19%以上。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曾是社区工作难点。

“2016年5月,我们与社会机构共建了居家养护中心。我们提供场地、组织和通知社区居民,他们提供专业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说。

与养老院相比,社区养护中心不仅可以提供长期居住服务,还可提供日间照料、入户照料和上门家政等服务。

“到我这个年纪,物质生活啥也不缺,就是没有伴。这群孩子不仅为我提供了养老服务,也是我的精神寄托。”78岁的刘孝云没有居住在养护中心,护理人员为她提供送饭、打扫卫生等服务。

沈阳的居家养护中心并非个案,1700公里外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杈杨村,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已初具规模。

王成恩是一名退伍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87岁的他腿脚还算硬朗,有五个女儿,平时一个人在村里居住。

杈杨村人口约2870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520人。2020年9月,空港新城出台《空港新城特殊群体关爱照护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辖区8类特殊群体人员进行关爱照护。

“我们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前阵子骨折了,人家上门帮助洗脚、理发、打扫卫生,那战友感动得都哭了。基层人员工作很负责,扫地清洗、量体温消毒啥都干,人家也不嫌脏。过年还来帮我们贴对联,心里妥帖的很。”王成恩说。

2019年11月,文安路社区居家养护中心护理人员陪伴老人做活动。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空港新城人社民政局局长赵建锋表示,《方案》出台后,对低保户家庭,低收入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机构让一点、新城补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原则,参照特困供养人员收住价格收住。

“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除低保金外,个人仅每月承担200元左右。对于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新城也提供了4小时/户/月到25小时/户/月不等的免费上门居家照料服务。目前已经有600多名老人受益。”赵建锋说。

据统计,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谈到目前中国养老行业面临的困境,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德瑞养老院院长南力群说:“目前的短板主要是人才,专业的护理员也不好找,因为待遇比较低,这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高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但养老行业还是得到了发展。南力群表示,这几年在运营、床位、建设等方面都有支持和补贴,大力扶持社会资本投入。

“过去民营经营很困难,现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层面的认识也在提高,人们观念在不断转变。这几年养老行业走上了正轨,我们感觉养老行业的春天来了。”他说。

(来源:新华社2021年2月18日)

记者:徐欣涛、姜辰蓉、白涌泉、高爽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