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都过上向往的好日子——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眼中的乡村振兴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赵晓明
拨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的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今年,我继续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乡亲们都过上向往的好日子。”
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吴艳良一直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吴艳良日思夜想的牵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给了吴艳良再次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信心。
推进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作为一名长期在乡村一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深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在带领东兴村从一个贫困村走向富裕村的过程中,吴艳良发现,农村产业发展靠单打独斗没有后续发展潜力,难以走得长远。以东兴村为例,吴艳良带领当地建立丰满源农业合作社推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劳务输出。同时成立丰满源制衣厂,给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平台,为村子发展鼓足了后劲。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不仅关注自家所在的东兴村,更关注广阔的农村。吴艳良认为,在传统的农业地区,“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较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短、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吴艳良建议,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积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改善生态,打造宜居宜业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吴艳良看来,农村想要发展,必须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农村成为显得出特色、留得住乡情、记得起乡愁的美丽家园。
说起东兴村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吴艳良话语里满是自豪。2018年6月,吴艳良带领村民集中清理七个大沟里的生活垃圾。2019年,在县里支持下投资兴建了6个垃圾池和1个大型垃圾转运场。如今的东兴村,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每日把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池,养殖户把牲畜粪便运到自家的田间地头。此外,借助“美丽乡村”计划,修建了一条长2.5公里、色彩与风格统一的院墙,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尝到乡村环境整治的甜头,吴艳良坚持认为,农村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吴艳良建议,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努力减少农村污水直排。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要实现全覆盖。抓好村屯绿化、河塘沟渠治理和畜禽粪污治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有质的提升。”吴艳良说,通过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优化治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激发乡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协同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东兴村治理实践中,吴艳良发现,村民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需要通过治理来引导、激发。例如,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
吴艳良建议,首先,要加快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其次,要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和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提高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第三,要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农村和农民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
如今,东兴村早已脱贫致富,路边整齐的200盏路灯、3200棵海棠与村民家门口的6000棵梧桐见证着东兴村村民的美好生活。吴艳良说,在不远的将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如东兴村一样,插上乡村振兴的翅膀,让村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