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周亮
2020年11月中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的一篇公告,令天山儿女备感振奋——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从“32”到“0”,短短几年间,新疆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连战连胜,兑现了向2500万天山儿女的庄严承诺。
而在这其中,承担着“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的新疆民政部门始终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将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对有意愿特困老人和孤儿全部实施集中供(收)养,编密织牢了兜底保障网络,为助力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做出民政贡献。2021年2月,新疆民政厅兜底脱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站在新起点上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疆民政人准备这么干!
坚决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比对,掌握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尚未纳入社会救助的人员信息,组织地市州、县市区民政部门开展摸排核查,逐户逐人掌握情况、建立台账。利用社会救助部门信息共享、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等,监测预警潜在救助对象,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落实低保渐退、收入扣减等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推进综合施策确保兜好底。继续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和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形成部门救助合力。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突出应急、过渡功能,推动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并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的衔接,发挥救急解难作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在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础上,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覆盖范围,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密切跟踪、全面监测受疫情影响人员情况,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措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以及慈善、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妥善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个案问题,切实做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兜稳底。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涵盖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多层次救助体系,有效化解“低保捆绑”和“悬崖效应”,推动社会救助体系更加优化、成熟和定型,实现兜底保障法治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机制。健全养老、儿童、残疾人福利等各项民政帮扶政策,加强制度衔接。对于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体,按照规定适当增发低保金。继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开展贫困残疾人照料护理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托养照料等多种方式,为这类残疾人提供集中或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增强供养服务机构兜底保障功能,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设施改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逐步提高孤儿保障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