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民之所需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26
本报记者王铭
办事“一站式”,实现服务零距离;建立“红黑榜”,晒出文明好乡风;开好“屋场会”,形成治理微单元……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顶层设计驱动政策落地,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服务设施全覆盖群众生活更便捷
“修好脚下路,点亮门前灯”,每一件群众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党委、政府的大事。近年来,常德市强化社会治理基础环节,通过优化升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公共服务功能等多项建设工作,形成了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和综合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每个社区都配备了医疗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家庭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文体室、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室。同时,持续推进培育发展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让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就业、医疗、教育、保障等公共服务。
在武陵区,103个社区如今已实现“一站一园一场七室”标准化配套,并形成了包含党建、政务、生活、综治、志愿服务等五个方面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去年以来,全区还以实施“细胞工程”为抓手,将14个乡镇原有的548个网格进一步分解细化成了3357个更加可管可控的小“细胞”,建立了社区、(小区)街巷、楼栋、单元四级基层应急管理网络,激活了社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大能量。
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0年4月,常德市全面启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引领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均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津市市,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6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已经一次性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事项一次下沉、流程一优到底、信息一库查询、身份一脸识别、办事一图索引、保障一步到位”,确保民生事项办理再提质。
作为推进全覆盖工作的成员单位,常德市民政局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将特困人员认定、救助供养金给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等7项民政业务下沉到“一门式”受理平台,还开发了“常德民政”民生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民政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等系统,实时共享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养老服务、殡葬事务等数据,实现了民政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下转2版)(上接1版)
村规民约真落地乡风民风更文明
自2019年启动村(居)规民约“我制定、我遵守、我监督”活动以来,常德市民政局采取以点带面、树立典型、营造氛围等措施,每年举办全市“十佳”村规民约和“十佳”居民公约遴选活动等,积极推动村(居)规民约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市2262个村(居)均修订完善了村(居)规民约,完成了村(居)规民约的法制审核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备案审核全覆盖。
石门县夹山镇将村规民约细化为简短的“家规家训”“治家格言”,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不仅规范了村民道德行为,更起到教育下一代的作用。鼎城区草坪镇放羊坪村、三角堆村、陡惠渠社区收集整理家风家训,打造一家一亮点、一户一档案,很多家庭都将家风家训牌匾和楹联悬挂在了大门两侧。
自2019年1月开始,临澧县四新岗镇天鹅社区更是采用“遵守居民公约红黑榜”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根据村民每月遵守公约情况,在“红榜”区公示“模范居民”名单和优秀事迹简介,在“黑榜”区张贴不遵守公约且造成较大影响的居民名单,无形中增强了居民们遵守居民公约的自觉性,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基层自治增活力居民群众唱主角
近年来,常德市民政局不断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完善民主决策、议事协商、民主公开等机制,丰富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形式,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全市1513个村成立的村民议事会,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聚焦村庄发展堵点、群众生活痛点、社会治理难点,议出了发展新天地。
在临澧县,通过开展创建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文明和谐村民小组、创建最美家庭“三创”活动,使全县各村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理念、健全了民主机制、激活了基层潜力。
在石门县,通过以党建为引领,在331个村(居)都建立了1个以上的幸福屋场,形成了以片区和屋场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微单元,让屋场会成为民主商议平台。屋场会碰撞出了乡村治理的好声音,小到舞蹈队缺音响,大到广场、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能通过协商逐步解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19)